房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的治疗包括维持窦律、控制心率、抗凝治疗及上游治疗等多个方面,维持窦律的治疗是房颤治疗中的重要方面,维持窦律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及消融。
当前消融已成为房颤,尤其是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重要治疗方法。消融包括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临床上均有应用,射频消融应用更为广泛。虽然消融治疗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其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并发症,消融术后的肺静脉狭窄,就是其中一个严重但被低估的并发症。下面我们从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多方面,介绍一下房颤术后肺静脉狭窄这一重要的并发症。
原因
房颤射频消融,肺静脉隔离是主要的操作目标,射频消融在肺静脉口附近进行,射频消融的能量会导致肺静脉出现纤维化及疤痕,从而导致后续的狭窄,文献报道,应用冷冻球囊进行房颤消融,同样会发生肺静脉狭窄,原因和射频消融类似。
临床症状
肺静脉狭窄后多会出现症状,以呼吸系统症状居多,因而不少患者被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肺栓塞等。肺静脉狭窄的患者可有乏力、咳嗽、流感样症状等非特异性症状,也可表现为活动耐量减低、活动后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可出现活动后胸痛或胸膜炎样胸痛,更为严重者出现静息性呼吸困难和咯血。有的患者可有胸痛、呼吸困难、咯血「三联征」,经由肺通气灌注扫描确诊为「肺栓塞」,近1/3的房颤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的患者会被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
房颤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的发生和肺静脉隔离操作距离肺静脉口的远近、消融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术者的经验、肺静脉隔离的方法等均有关系。早期在二维指导下进行肺静脉的节段隔离,消融位置在肺静脉口内,术后肺静脉狭窄的发生率可在40%左右。当前对于肺静脉狭窄这一并发症认识的提高,手术工具的改进,三维电生理的应用,肺静脉隔离距离肺静脉口更远,从而降低了肺静脉狭窄的发生率,报道在0.3%~3%之间。
影像学表现
1.胸部CT可见肺内索条影、结节影、斑片影等多种表现,如图1、图2。
图1肺静脉狭窄患者的CT表现:可见索条影、斑片影及结节影
图2肺静脉狭窄患者的CT表现:可见多发结节,甚至被误诊为「肺癌」
2.多数胸部CT及三维重建CT等可见肺静脉狭窄的直接影像学表现,如图3、图4。
图3CT三维重建后可见左下肺静脉狭窄
图4CT三维重建后可见左上肺静脉严重狭窄
3.部分患者因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三联征,怀疑肺栓塞,而行肺栓塞CT扫描,因肺静脉狭窄后导致肺静脉压力升高,继发肺动脉压力升高,出现肺动脉灌注不良的表现,而误诊为肺栓塞。
4.核磁共振及通气灌注扫描在房颤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的诊断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图5、图6。
图5肺静脉狭窄的患者,通气灌注扫描显示灌注缺损,部分患者因此而诊断为「肺栓塞」
图6MRI也可清楚显示左侧肺静脉的狭窄
诊断
有上述呼吸困难、运动耐量降低、胸痛甚至咯血症状的患者,一定北京中科医院骗人北京白癜风最好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zfxfczz/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