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近20年来对房颤(AF)治疗倾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取得了很大发展,下面就患者最关心的具有代表性的常识及治疗误区相关问题进行简要说明。
、为什么会得房颤?房颤说到底是心房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纤维化而产生了异常的电活动,而且,由于解剖特点,使得绝大多数都发生在左房。总体而言,只要活得足够长寿,人人都有得房颤的可能。引起房颤的由于很多,包括基因变异、甲亢、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病等疾病,长期饮酒、过度劳累等也是常见原因,导致一些患者会在较年轻的阶段就发作,最年轻的甚至0来岁即发生。近年来,长期酗酒引起的房颤越来越多,这一类型房颤比较难治。不过,临床上大多数房颤患者往往找不到明确的原因,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特发性房颤。
2、房颤都有哪些症状?房颤的症状因人而异。最常见的是心慌心跳,也有些人可能会感觉胸闷、气短或者出汗。但这些症状变化较大,很多人往往这次发作有症状,下次又似乎不明显,甚至有些人(尤其是男性)往往是在例行体检或者因为别的病就诊才偶然发现房颤的。房颤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类型是平常心跳偏慢,但房颤发作时则比较快,我们称之为慢快综合症,也有部分患者平常心跳基本正常但房颤发作又转正常的时候出现心脏停跳几秒,甚至导致晕倒或者眼前发黑。多数患者的房颤在劳累、饮酒之后以及夜间容易发作,但这种发作模式一般不固定,对诊断治疗也不重要。有的病人以为发病的诱因和规律性很重要,其实对于治疗没有太大意义。有些病人表现为气短、胸闷或者多尿等,最严重的情况就是导致脑梗塞,也叫中风,少数人也可能引起心衰,喘不上气、躺不平、脚肿,等等。
3、房颤怎么诊断?房颤的诊断非常容易,只要在发作时做普通心电图或者动态心电图捕捉到即可确诊,无需特殊检查。但可以做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血液化验等了解是否合并其他情况。如果房颤不需要用药就自己时发时停,成为阵发房颤,如果发作起来不用药就无法终止甚至用药也无效,就算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长甚至药物加电复律也无法转复,就被认为是永久性房颤了。
4、得了房颤用什么药物治疗?房颤的治疗是个较棘手的问题。首先,应该尝试药物控制。具体怎么用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找到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药物。不过,必须清楚的是,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根除房颤,除非是少数因为甲亢或者预激导致的房颤,在控制甲亢后可能消除,但相当一部分人,特别是伴有心房扩大的患者,即使消除了甲亢和预激,仍然会发作。但是,药物确实可能使得某些别人在相当长的时间不发作或者几乎不发作。不过,病灶仍然存在,而且总体来说是继续发展,迟早可能再发病。所以,总体来说,用药等于是“维稳”,有些症状较轻、伴发中风的危险不高、发作较少或者高龄、身体虚弱、合并其他严重疾病以及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一般可以选择药物保守治疗。如果已经发生过脑梗塞或者医生评估脑梗塞风险比较高、发作时症状比较明显而对生活和精神上带来比较大的压力、相对比较年轻或者因为房颤导致心脏功能障碍等等,这些患者就可以考虑导管消融,争取根治房颤。
5、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是怎么回事?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是近0多年来得到普及的技术。总体上来说是安全、微创的介入治疗。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治疗的效果不是特别令人满意。它是通过血管穿刺将导管送入心脏内,对引起房颤的病变进行破坏,达到治疗的目的。手术的术式几经演变,目前以肺静脉大环隔离为主流。对于阵发性房颤,一般来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但有些患者可能发病不久心房病变就已经很严重,首次消融成功率可达70-80%,。持续性房颤(慢性房颤),在肺静脉消融基础上加上线性消融,还有碎裂电位和局灶消融等术式,成功率正在逐步提高,首次成功率可达50-60%以上。房颤消融对医生的手上操作技能要求比较高,过分追求效果,可能导致手术中发生危险,严重的可能导致中风甚至死亡。尤其是年龄大、左房大、身体虚弱的患者,手术风险较高,但成功率较低。如果注意偏重手术安全,消融效果又会打折扣。因此,先后出现了超声消融、激光消融、微波消融等等方式,但都被淘汰。目前只有冷冻有少量应用,但其疗效和安全性相较于射频消融并无优越性。绝大多数符合条件的患者先在通过穿刺血管的方法进行心内膜消融,术后一般至少观察3月,如果不再发作或者基本不再发作,就属于治疗成功,观察或者服药观察即可。如果导管消融三月之后仍然频繁发作,甚至部分患者变成顽固的左房房扑或房速,就需要再次消融,消融多次的患者并不罕见。总体来说,反复消融是安全的,成功率也能逐步提高,但经过5-7次消融的病例国内外都有报告。值得指出的是,目前房颤消融的费用比较高,所以,反复消融确实成为患者较重的负担。那为什么必须消融呢?其实,并非得了房颤就必须消融。目前,由于经济等因素,绝大多数房颤还是使用药物保守治疗。具体哪些患者适合消融,以及具体怎么消融,医院就诊后由医生综合判断。
6、起搏器能否治疗房颤?起搏器是通过监测心跳,发现心跳过缓时就给心脏一个电信号让它跳动,因此是治疗心动过缓的一种仪器。以往曾经探索过特殊起搏减少房颤发作,最终被认为收效甚微。房颤患者心律是不规律的,但绝大多数都偏快,或者总体平均下来在正常范围,所以不需要起搏器。少数病人,因为各种原因只能选择药物控制房颤,有些人服药后出现几秒以上的心跳停止跳动,这种情况有可能需要植入起搏器以“保驾”,但也要慎重,因为通过停药或者调整剂量,很可能就不需要安装起搏器了。对于那些平常心率偏慢,房颤发作时心跳又比较快(往往每分钟超过20次)的慢快型综合症患者,有两种治疗选择:一种是植入起搏器然后口服药物控制房颤,这一般适于年龄比较大、体质比较差或者房颤已经比较晚期的患者;另一种是消融治疗,我们的疗法一般是在消融时一并对左房自主神经进行干预,多年来观察发现多数患者术后平时心率从过缓变为正常,而房颤也治愈或者基本不再发作,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必须指出,部分患者的房颤并不那么容易根除。另外,对于那些房颤发作终止后心跳停跳导致晕厥的患者,理论上最好也是通过消融治疗房颤即可一举两得,否则就只能植入起搏器来防止晕倒,但起搏器不能治疗或者预防房颤。
7、房颤消融之后需要注意什么事项?消融治疗房颤并非一劳永逸。因此,患者需要先耐心观察至少3个月,头3个月复发属于常见情况,往往需要药物辅助。具体事项医生应该都会在出院时给您详细的书面指导。3个月后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再次消融。当然,有些患者是时隔多年之后再次发作,需要医生根据情况判断是否需要以及何时进行再次消融。如果是做了肺静脉隔离术的患者,早期半月应该吃稀软的食物以避免严重的食管左房瘘。有些患者可能在消融后感觉胸闷气短,特别是活动后,绝大多数在半年到年后缓解。
8、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进行导管消融,只能药物治疗房颤,需要注意什么?事实上,目前由于房颤消融费用高,效果并不特别理想,绝大多数患者都是接受保守治疗。医院按照规范的指南进行。最重要的是防止脑梗塞发作,这需要医生进行全面检查后给予打分,根据评分判断发生脑梗塞/也就是中风的风险究竟有多高,从而决定是否需要抗凝治疗。另外,心率过快的患者需要服药控制心率,使其不会因为长时间过快影响心脏功能。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一般平均每分钟不应该超过20次,心功能良好的患者即使超过20次一般持续几个月也是可以耐受的,不必过度紧张,不过建议及时找医生调整药物或者判断是否需要消融手术。有关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治疗误区
.房颤没有症状无需治疗
其实无论房颤是否有症状,其产生血栓栓塞的风险是一样的,如果持续心跳很快,产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和心力衰竭的风险与有症状的房颤也是同样的。不仅如此,通常没有症状的房颤患者经常忽视房颤的危害,忽略了治疗,反而危害更大。所以说,即便是没有症状的房颤,也是需要治疗的。
2.阵发性房颤比持续性房颤血栓风险低
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同样都会形成左心房血栓,继而引起脑卒中。
3.阿司匹林和华法林抗凝效果相当
阿司匹林在预防房颤血栓事件的作用中疗效微乎其微,目前已经不作推荐。华法林是明确可以减少房颤卒中风险的药物,但应用起来需要严格依从医嘱,定期复查(见后)。另外也有新型抗凝药物可以替代华法林,但价格昂贵,尚未在临床广泛应用。
4.老年人房颤导管消融风险高,安全性差
应该说,老年人通常合并疾病较多,手术风险较年轻人要高。但不能一概而论,随着器械及消融技术的进步发展,房颤手术是个相对成熟,安全性较高的手术,如果一般状态尚可,80岁以下患者是可以选择射频消融的,80岁以上要根据个体情况而论。
5.瓣膜置换术后的房颤患者无需治疗
换瓣术后的房颤同样具有卒中的风险,但由于患者终生服用华法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卒中风险。而且,房颤带来的其他危害如心慌气短,生活质量差,心律失常心肌病,心力衰竭等,不会因为换瓣而减少危害。
6.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房颤不能根治
应该说,房颤对心脏结果发生变化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危害更大,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有些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确手术复发率高于普通人群,但毕竟有成功的可能。
7.房颤患者只能药物治疗
如前所述,房颤可以药物治疗,也可以进行非药物治疗,如电复律,导管消融,外科微创消融等。
8.快慢综合征患者只需进行起搏器治疗
一部分患者在房颤终止后出现长时间心脏停跳,在成功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后便不再出现长间歇。只有很少部分人是真正的慢快综合征,需要起搏器治疗。
9.房颤等同于冠心病
有患者觉得房颤是心脏病,于是也把其误当做冠心病。有时房颤可以与冠心病合并存在,但多数患者的房颤和冠心病并无必然联系。
0.服用抗凝药物风险高,得不偿失
测凝血功能是安全有效抗凝治疗的重要措施。出血风险增高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往往也增高,这些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获益可能更大。现在有一些新药(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的安全性较高,不需要监测,使用更方便。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fclcbx/1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