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医疗界对房颤发生机制的认识逐步加深,在房颤治疗策略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与此同时,房颤新的问题与争论也亟待解决。年7月7~10日,第十四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在大连隆重召开。学术内容将继续聚焦心房颤动这一专业领域,贴合临床实践、把握学科脉搏、启迪科研思路,为各位同道提供心房颤动领域内最前沿、最深入、最实用的信息。丁香园特派通讯员就本次大会房颤抗凝相关热点话题采访了国内知名权威专家,今天为您带来:首都医科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马长生教授的专访,主题为中国的房颤抗凝数据新启示。丁香园:目前房颤抗凝的综合治疗率是不足的,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这对我们提出了怎样的挑战呢?马长生教授: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病率与患病率逐年上升,我国现患病人数达万以上,全球房颤患病人数达万,预计到年将增加2倍;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而且是缺血性脑卒中最核心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房颤患者必须实施及时、有效、正确以及规范的治疗措施,达到控制患者病情发展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效果。抗凝治疗是房颤卒中预防的核心策略,且各大指南均推荐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但数据表明,总体来看,我国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整体现状不够理想。我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低,尤其中高危患者的抗凝治疗严重不足。例如在Garfield研究中中国CHA2DS2-VASc评分≥2房颤患者的VKA使用率远低于亚洲、欧洲国家。而究其根源,取决于社会文化、经济等的宏观影响及医生、患者的健康素养较低。因此结合我国抗凝现状,随着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公众健康素养的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加强医生和患者的培训,提高抗凝意识。
图1:我国CHA2DS2-VASc评分≥2房颤患者的VKA使用率远低于亚欧国家
丁香园:谈到口服抗凝药,新与旧是必谈的话题,您认为新型口服抗凝药相较华法林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对于老年人、肾功能不全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应如何选择新型口服抗凝药,应该尤其注意什么?马长生教授:以华法林为代表的维生素K拮抗剂自上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一直是唯一和不可替代的口服抗凝药物,广泛用于血栓性疾病与房颤患者以预防血栓栓塞事件。虽然华法林的抗栓效果明确、可靠,但该药物本身及其使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因而目前临床正大力推行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迄今,已有多项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NOACs在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或栓塞性事件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例如,年ROCKET-AF试验结果证实了利伐沙班预防卒中的疗效,且不增加患者出血风险。同时,相较于华法林,NOACs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更稳定,受药物、食物等因素的影响小,不需要监测患者凝血指标来调整剂量,使用更为方便。尤其对于中国房颤患者,由于反复监测INR造成了抗凝治疗率较低,NOACs无疑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而老年人由于房颤风险较大,抗凝治疗形势更为严峻,但因为高龄、肾功能减退等因素。在选择口服抗凝药时应重点
最好的白癜风治疗方法哪里看白癜风的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fclcbx/1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