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房颤症状 >> 房颤临床表现 >> 正文 >> 正文

临床研究单导联心电图记录系统进行心房颤

来源:房颤症状 时间:2018-1-24

导语

近年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估算全中国有接近万房颤患者,且未来三十到五十年,房颤的患病率还将进一步升高。房颤患者可能没有症状或者症状比较轻微,但危害巨大,给国家和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在无症状阶段进行房颤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非常重要。近年涌现多种新型房颤筛查工具,包括单导联心电图记录系统、长程心电记录系统、智能电子设备等,均较传统的心电图检查更具优势。其中,单导联心电图记录系统具有操作简便、高效、准确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的房颤筛查。——苏晞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据统计,65岁以上人群中房颤发生率约为6%,8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发生率为8%~15%[2]。房颤可导致患者认知能力下降,并发脑卒中,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现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疾病负担,严重危害公众健康[3,4]。抗凝治疗能使房颤相关脑卒中减少60%,全因死亡率降低25%[5]。然而,约30%的房颤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因而不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基于人群的房颤筛查有助于发现无症状性房颤患者,及时给予抗凝治疗,减少房颤相关脑卒中的发生,降低房颤的危害。

指南推荐的房颤筛查包括2个步骤,即脉搏触诊节律不整辅以12导联心电图检查[6]。研究显示,脉率不整对房颤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低,非12导联心电图对房颤诊断不劣于12导联心电图检查[7]。近年多项研究显示,单导联手持心电图记录系统可用于房颤筛查,操作简便,诊断高效、精确,已成为优选的基于人群的房颤筛查手段[8-11]。目前,国内尚无应用单导联心电图记录系统进行房颤筛查的报道。医院在国内首先应用AliveCor手持单导联心电图记录系统(美国AliveCor公司)在医院及诊所进行机会性房颤筛查。本研究评价了AliveCor手持单导联心电图记录系统诊断房颤的准确性,并分析了在医疗场所进行房颤机会性筛查的人群特征,希望为将来大规模人群房颤筛查提供依据。

资料和方法

自年5月27日至6月15日,医院工作人员同时于武汉市2个社区门诊、医院门诊应用AliveCor手持单导联心电图记录系统进行房颤筛查。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所有筛查者均年满18周岁,自愿参与。记录所有被筛查者的年龄、性别,对房颤筛查阳性者记录临床相关病史。

AliveCor单导联心电图记录系统是一种基于iPad或iPhone平台的心电监测设备,具备两个触感器,通过干电极采集、记录双极肢体I导联心电图(图1)。采用房颤自动检测算法(Version4.7.0)进行心律分析。目前已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房颤筛查。筛查者以双手手指同时轻触AliveCor的两个触感器,心电图软件将自动记录被检者双极肢体I导联心电图30s。软件自带心电分析功能,对筛查者心律进行判断,由2位医疗助理评估心电图质量,核查心电图自动诊断信息的准确性。房颤诊断存在疑问时,通过院内网络或公共网络将心电图信息在1min内传送至心脏专科医师,进行判读,做出最后临床诊断。所有记录的单导联心电图均由心脏专科医生进行最终核实。

图1AliveCor手持单导联心电图记录系统

统计学处理:数值变量以±s表示,分类变量以百分数表示。数值变量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eneyU检验,分类变量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年5月27日至6月15日期间,共人接受房颤筛查,其中男人,女人,年龄18~89(61.4±12.7)岁。筛查出房颤心律患者例,房颤筛查率为6.7%(图2)。根据AliveCor记录图形及心电图自动分析报告由医疗助理做出正确诊断者人,所有房颤节律AliveCor均正确识别。12例筛查者因心电振幅过低或频发房性早搏节律不整,AliveCor未能正确诊断,需由心脏专科医生做出心电图诊断(0.7%)。

?窦性心律;?心房颤动

图2AliveCor手持单导联心电图记录系统记录的单导联心电图

既往无房颤病史者人,其中男人,女人,平均年龄(61.3±12.7)岁。新筛查房颤患者例(6.1%),其中男63例,女43例,平均年龄(68.8±9.7)岁。无房颤病史且房颤筛查阴性者平均年龄(60.8±12.8)岁,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既往有房颤病史者19例,10例患者在房颤筛查时为房颤心律(53%)。5例患者曾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术,1例患者曾接受左心耳封堵术。

表1既往无心房颤动(房颤)病史者筛查结果比较

组别例数年龄(岁,±s)65岁以上[例(%)]75岁以上[例(%)]CHA2DS2-VASc评分≥2分[例(%)]无房颤病史者61.3±12.(47.0)(12.4)(33.3)房颤筛查阴性者.8±12.(44.8)(11.2)(31.5)新筛查房颤患者68.8±9.(79.2)32(30.2)65(61.3)P值0....01

65岁以上人群新筛查出房颤84例,房颤发生率4.8%,其中CHA2DS2-VASc评分≥2分者为60例,占该组患者71%。65岁以下人群房颤筛查阳性者22例,房颤发生率1.3%,其中CHA2DS2-VASc评分≥2分者5例,占该组患者23%。

讨论

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房颤相关性脑卒中较其他原因脑卒中具有更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抗凝治疗可使房颤相关性脑卒中减少60%左右[5]。普通人群中房颤发生率为1%~2%,随年龄增长房颤发生率增加,6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发生率可达6%[6]。临床上,25%~30%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的患者仅在发生脑卒中后才被首次诊断为房颤[12]。开展房颤筛查识别脑卒中高危人群,充分抗凝治疗能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降低房颤的危害。本研究未严格设置筛查者的年龄限制,未记录房颤相关症状,未排除既往已有房颤病史患者,房颤筛查的阳性率为6.7%。该值不能代表普通人群或特定人群中房颤的发生率。但本研究证实房颤筛查阳性率与年龄密切相关,新筛查房颤患者平均年龄显著高于房颤筛查阴性者的平均年龄。

指南推荐对65岁以上诊所就诊患者进行房颤机会性筛查,即采用脉搏触诊结合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进行房颤筛查。这种筛查方法耗时且成本效益低下,不适合大规模人群筛查。近年发展出基于电子设备的房颤筛查工具,包括手持单导联心电记录仪(MyDiagnostik、AliveCor、Zenicor)、具有房颤识别算法的自动血压计(Microlife)、脉搏计等[13-15]。AliveCor手持单导联心电图记录系统是基于iPhone或iPad系统的心电记录设备,将心电活动通过主频为Hz的超声信号进行调频编码,最终解码转换为采样频率次/s,分辨率为16-bit的数字心电图。心律自动分析软件根据是否记录到P波及RR间期是否规则对心脏节律进行判读。Lau等[16]进行的早期研究显示,与12导联心电图相比,AliveCor能快速获得高质量单导联心电图,对房颤诊断的敏感性为98%,特异性和准确性为97%。Orchard等[17]在澳大利亚流感疫苗接种活动中应用AliveCor对65岁以上人群进行房颤筛查。共人接受筛查,新筛查无症状房颤患者8例,AliveCor诊断房颤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99%。房颤筛查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房颤筛查计划在我国则刚刚起步,目前尚没有关于脑卒中一级预防的房颤筛查研究报道。本中心在国内首次采用AliveCor手持单导联心电记录系统在医疗场所进行机会性房颤筛查。研究结果显示,AliveCor心电图记录系统能记录高质量单导联心电图,所有房颤患者均正确诊断,在规模性房颤筛查项目中AliveCor能快速、高效、准确识别房颤心律。

房颤脑卒中风险与患者年龄及合并疾病相关,CHA2DS2-VASc评分是最常用的房颤脑卒中风险评分。指南推荐对CHA2DS2-VASc评分≥1分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本研究显示,65岁以上人群中新筛查房颤阳性率显著高于65岁以下人群,且65岁以上人群新筛查房颤者中70%以上CHA2DS2-VASc评分≥2分,有房颤抗凝的强适应证。一项来自瑞典的研究显示,用于房颤相关的医疗花费中占首位的是脑卒中相关治疗,其次为用于华法林凝血指标的监测[18]。多项研究显示,房颤筛查的成本效益主要取决于抗凝治疗所能减少的房颤脑卒中风险及脑卒中发生率,故对新筛查脑卒中高危的房颤患者给予抗凝治疗有望获得最大经济获益[11,19]。在未来的系统性房颤筛查项目中,在特定年龄段人群进行筛查,可能获得最大的成本效益。

本研究纳入了少量既往房颤病史阳性患者。研究发现既往无房颤病史的人群房颤筛查阳性率显著低于既往房颤病史明确者,单导联手持心电图记录系统对于房颤术后患者的家庭监测可能有重要价值。

AliveCor手持单导联心电图记录系统操作简便,诊断房颤高效且精确度高,作为实用的房颤筛查工具可用于大规模人群的房颤筛查。65岁以上人群新筛查房颤阳性率高,且脑卒中风险评分高,在该组人群进行房颤筛查可能具有更大的社会经济获益。

中英文摘要、参考文献略

文章已刊登在《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年21卷6期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官方







































四川白癜风
哪里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fclcbx/1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