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与心力衰竭的关系
心房颤动(房颤)与心力衰竭(心衰)是两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它们常常相互并存,相互促发,相互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最近的一项ORBIT-AF研究纳入例不伴有心衰的房颤患者,2年随访中,有3.6%的患者出现心衰,并且该研究显示房颤伴有心衰患者住院风险增加3倍,死亡风险增加2倍。Framinghman心脏研究显示,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房颤的发病率也逐步提高,两者同时存在往往提示患者的预后更差。
关于房颤与心衰相互促发的机制往期文章给大家做了详细介绍,神经内分泌的激活、细胞内外的变化、电生理的改变均对房颤和心衰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基础。房颤和心衰相互并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具有许多相同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肥胖、高龄、心脏瓣膜疾病、既往缺血性心脏病和糖尿病等。
房颤和心衰的治疗策略
了解了房颤和心衰的相互关系,大家心里可能会期待看到有效的治疗策略。房颤合并心衰的治疗策略包括节律控制(转复窦性心律)/室率控制(控制心室率)和抗凝治疗。维持窦性心律对伴有心衰的房颤患者有重要意义,窦性心律可以增加心排血量,恢复心房有效收缩功能以及心室的顺序激动,预防和改善心衰的发生和发展。
在最近刚刚结束的欧洲心血管大会(ESC)上公布了两项关于房颤合并心衰的重要研究结果。其中RACE3研究显示控制危险因素、改变生活方式等积极的上游治疗有助于早期持续性房颤及心衰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改善其预后。积极上游治疗是指在进行常规节律控制的基础上,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他汀类药物,控制饮食,咨询医生和心脏康复治疗等,这就提示大家尽早的积极治疗,遵从医嘱可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临床工作中发现药物治疗维持窦性心率效果有一定局限性,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维持窦性心律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肯定,这也给更多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美国Marrouche医生在今年ESC大会上报告了CASTLE-AF研究的结果,与常规治疗相比,左室功能不全合并房颤的患者使用导管消融术的临床获益更多。研究纳入了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且左室射血分数(LVEF)35%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一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率和因心衰恶化住院。经过60个月的随访,研究显示导管射频消融组主要终点发生率为28.5%,使用常规治疗的患者为44.6%,全因死亡率下降47%,因心衰恶化住院下降了44%。由此可看出,导管消融术能够降低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因心衰再住院的比例。该研究对房颤合并心衰患者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文中图片来自于网络)
本文同步推送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xzbfzzz/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