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房颤症状 >> 心脏房颤的症状 >> 正文 >> 正文

刘云军为玉树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2

来源:房颤症状 时间:2021-3-6

玉树州,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头,海拔米以上,含氧量仅为平原的一半。

即便是夏季,这里的天气也捉摸不定,昼夜温差达25摄氏度,忽而大雨冰雹,忽而烈日炎炎。

年的夏天,8月4日,45岁的刘云军从医院医院当院长,开始了“改革之旅”。

1

刚下飞机的刘云军喘着粗气来到办公室,还来不及平复缺氧带来的剧烈心跳,就被放在桌上的厚厚一摞离职、病退报告惊呆了。

紧锣密鼓深入调研之后,更让他震惊的事实浮出水面:医院医院,但最多时一个月转出病人人次,甚至出医院,阑尾医院的“怪象”;作为有多医院,已亏损.24万元,上年营业额不到万元,医疗收入不足万元。

△图片来源:青海新闻网

医院“病”了:制度不健全,机制难保障,业务低水平,人才留不住,患者不满意……刘云军明白,必须先“医”医院。

当时,医院唯一的正高职称医生郑丛华和妻子正打算离职。因科室分工不细,平时工作任务重、风险大,考核还重惩罚少奖励,郑丛华每月绩效最多只有元。作为皮肤科骨干的妻子常加班,每月绩效也才多元。他们工作没有成就感,收入低难养家。

“刘院长耐心听我们发牢骚、说难处后,承诺细分科室,不再吃‘大锅饭’。”郑丛华夫妇从刘云军真诚的眼睛里看到了希望,本想说服院长签字的辞职报告,在手里攥出汗也没拿出来。

然而,刘云军提出的改革方案得不到响应,开了3次会都没通过。

有人劝他,不要较真,多回内地组织几场专家会诊,采购几台设备,不用长期待在这儿受罪。刘云军回答:“组织派我来是信任,遇到困难就退缩,还要我来做什么?”

△图片来源:青海新闻网

还有人说,医院已经亏损了,再投入资金搞改革,万一失败了,窟窿岂不是更大?刘云军讲道理:“不使出一百分的力气,怎知道没有一百分的成绩,改才有出路,不闯没有活路。”

到任20天后,刘云军强力推行新绩效分配方案。院党委决定,将每月10万元的绩效工资总额提升到50万元,同时对领导班子绩效工资“开刀”,降低50%,向临床一线和重点科室倾斜。

改革成效立显。第二个月,医院住院病人增加34人,第三个月增加人,医院账面结余突破40万元。顶住各种压力,州医院打响改革第一枪。

郑丛华夫妇也留下来了。“院长说话真算数,新成立骨关节诊疗中心让我来牵头,还请来外地专家带教完成多例疑难手术。去年我参与的髋关节置换手术在玉树医疗史上是首例。”

在政策激励下,医院原来不能开展的业务现在开展起来了,原来无法诊断的病症现在能明确诊疗了,原来不会做的手术现在做成功了……

当年春节,一位职工发来感谢短信:院长,在您带领下,工作有盼头,生活变好了,这个年都过得比往年好,我们全家真心感激您。

2

刘云军出生于河北省张北县的一个医生世家,因从小见多了生命脆弱和病痛坎坷,他发奋学习、立志从医,并在多年孜孜不倦的坚持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深入儿科病房调研时,狭窄的通道、不透风的环境、简陋的消毒设备都让刘云军生出许多担心。回来一查,正如他所担心的那样,新生儿死亡率超过13%。

刘云军着力解决这一问题。玉树州距离省会西宁多公里,转院治疗不现实;没有无菌环境极有可能交叉感染,危重新生儿即使活下来,也难避免并发症和后遗症。

此后几个月时间里,刘云军申请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项目,带人采购提供生命支持的设备仪器,组织交流培训……他给儿科17名医务人员下了“死命令”:不把死亡率降下来,往后谁都不许给我提条件。

年3月出生的早产极低体重三胞胎,成为第一批幸运儿。

家住下拉秀乡苏鲁村的格加老人忘不了,当时怀孕不足30周的女儿拼尽全力分娩,奄奄一息,3个孩子发生窒息,情况危急,全家抱着最后医院。

此时,医院新建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已投入使用。

“刘院长立即组织人员抢救三天三夜,随后安排救治护理一个多月,保住了我们全家人的希望。”一辈子信佛的藏族老人一提起刘云军就双手合十,不停作揖,眼里忍不住泪水。

听说三胞胎家庭困难,医院减免了费用。同时,刘云军特医院从事禁烟工作。这也是他在任期间唯一新增的后勤人员。

“他是我们家的恩人。”生命被挽救的许多藏区百姓这样说。

3

3年来,医务人员绩效收入提高9.1倍,医院年收入超过1.4亿元,医务人员增加多人;

医院升级临床信息化系统,先后组建感染性疾病科、眼科、消化窥镜科等14个新学科,开展项新技术、新业务,填补玉树多项诊疗技术空白,仅新生儿死亡率就下降10个百分点;

医院启动“白内障复明”“心脏康复”“包虫病救治”等惠民工程,受惠群众成千上万……

一边是呈几何倍数增长的业务量和骄人成绩,另一边却是刘云军数不清的白发、不断下降的体重和因超负荷跳动而日益虚弱的心脏。

副院长尼玛旦周说,刘院长援青3年期限马上就要到了,怕他走,医院太需要这样一个干起活来像野牦牛一样往前冲的带头人;又怕他不走,这么好的人万一耗干心血倒下了,菩萨都要流眼泪。

刘云军所具备的

不仅是精湛的医术

更是一颗医者仁爱之心

爱,换来感恩

爱,赢得人心

爱,更拯救了无数生命

他“医治”医院

为玉树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拓展阅读:最美支边人

梁楠郁: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

段玉平:援藏三年,他为改则带来绿色和希望

管延萍:她背起背篓,也背起了贡山人民生命的希望

罗蒙:健康所系,性命所托,我愿一直守护在阿里高原

律庆堂:缺氧不缺精神,心在阿里,情在阿里

叶雄:不当过客,甘为红柳——我的风雨援疆路

新媒体编辑

余寻梦

新媒体策划

强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xzfcdzz/59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