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张澍
简介:张澍是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专科医师培训中心主任等。他多年来一直从事心内科、心律失常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心律失常介入手术量达千例以上。
正常心脏跳动是有规律的,但当规律打破,心房就会出现异常颤动,即房颤。房颤可导致潜在威胁生命的并发症,例如增加卒中风险,使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预后恶化,并且使死亡风险翻倍等。然而,虽然该病的发病率在上升,但是人们却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房颤是一种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目前我国有万~万人罹患房颤。该病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普通人的两倍,卒中风险更是比一般人高出5倍,20%~30%的卒中事件都是由房颤引起。
心脏乱跳增加死亡风险
什么是房颤呢?
蛛丝马迹提示出现房颤
房颤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而且持续性的医疗费用也会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但是,由于公众普遍对该病认识不足,导致就诊不及时。很多患者往往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以至于造成严重后果。
医院体检时查出房颤,普通人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出现房颤了呢?事实上,身体出现的一些蛛丝马迹,提示了有可能患病。
高危人群早治效果好
当出现心慌、呼吸困难、疲劳、头晕、晕厥、胸痛等症状时,有一个房颤风险的简易自测方法:即通过自测脉搏,看看心跳是否规律,有助于及时发现房颤风险。对于高危人群来说,越早诊断治疗,效果越佳。
对于房颤的治疗,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药物治疗,即利用药控制心律,或者让房颤发作的不厉害;另一类则是器械治疗或者有创治疗,包括导管介入、对心脏特定位置进行消融,以及心脏外科手术方式,即通过开胸的方式在心脏表面进行消融。
目前,导管射频消融已成为治疗房颤的有效手段之一。导管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国内外较为认可的微创手术,它通过穿刺血管,以射频方式进行治疗,有无须开刀、输血、植入介入器材,不留疤痕,无须缝线等特点。传统的射频消融手术主要依靠专家的临床经验进行治疗,而压力监测技术为专家提供了精准的监测数据,助力专家快速准确诊断与治疗,此技术可使手术成功率提高到88%,减少或消除心律失常症状及对药物的依赖,使患者远离房颤。
此外,很多患者对于手术治疗很难接受,害怕手术风险。事实上,在很多疾病治疗过程中,创伤性大的治疗往往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医生在衡量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时,也会考虑手术本身风险更大还是疾病隐患更大,要权衡哪种方式给患者带来的获益更大。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xzfczz/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