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房颤症状 >> 阵发性房颤的症状 >> 正文 >> 正文

房颤专项能力培训第8期宾建平房颤

来源:房颤症状 时间:2018-10-27

9月21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北京心脏学会协办,医院承办的"心房颤动综合管理专项能力培训项目"第8期学术活动在广州隆重举行。

在9月22日的学术活动中,医院宾建平教授对房颤抗凝3.0时代进行了详细阐述。

宾建平教授作报告。

1.0时代:第一代口服抗凝药

口服抗凝药的引入是抗凝治疗第一阶段的开端。维生素K拮抗剂(VKA)为血栓栓塞事件提供了必要的保护。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药物为华法林,直到今天仍然广泛应用于临床。

研究证明,由房颤引发的卒中可以通过适当的抗凝治疗,如VKA(华法林)进行预防。但是,VKA具有较多的局限性,如治疗窗窄,具有不稳定、不可预测PK/PD数据,与众多食物、药物存在相互作用,需要抗凝监测、调整剂量,起效和失效缓慢等。

2.0时代:非维生素拮抗剂类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

第一代口服抗凝药问世50年后,NOAC解决了传统药物治疗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血栓性疾病的治疗发生了变革。NOAC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较华法林更好的疗效、更高的安全性。

在卒中预防方面,与华法林相比,NOAC可降低卒中、大出血和颅内出血风险;在静脉血栓栓塞(VTE)的急性期治疗方面,NOAC与华法林疗效相似,并可降低大出血发生风险。

表1.NOAC用于房颤相关性卒中预防研究结果

图1.ACCP10房颤抗凝治疗指南:不同类型患者的抗凝选择。

3.0时代:NOAC特异性逆转剂研发成功

NOAC特异性逆转剂的成功研发标志着抗凝治疗进入新的阶段。理想的特异性逆转剂应具备广泛易得、特异性靶向作用于NOAC、迅速起效、完全逆转、效果可预测、持续有效、无促凝作用、易于使用等特点。

目前,NOAC逆转剂主要有三种,包含依达赛珠单抗(Idarucizumab)、经氨基酸修饰的人类基因重组因子Xa诱饵蛋白(Andexanet)和D-精氨酸化合物(Ciraparantag)。随着依达赛珠单抗在中国的获批,达比加群成为国内第一个拥有特异性逆转剂的NOAC。

特异性逆转剂可以在急诊手术或操作、无法控制出血的情况下消除患者体内NOAC的作用,然后通过其他手段如手术、补液来纠正潜在的出血因素及其他后续症状。

最后,宾建平教授总结称,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证实,达比加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依达赛珠单抗可快速消除达比加群的抗凝作用且无禁忌证。当与患者讨论选择何种NOAC时,应当考虑抗凝药物的逆转性。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田新芳┆美编柴明霞┆制版田新芳刘明玉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口碑最好的医院
白癜风的症状及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zfxfczz/3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