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房颤症状 >> 心脏房颤的症状 >> 正文 >> 正文

杨玉辉阵发性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病例报

来源:房颤症状 时间:2017-8-18
病史资料

  患者,男性,42岁。主诉“阵发性心悸2年”。诊断: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颤动。曾服用倍他乐克、胺碘酮治疗,效果不理想。于年5月19日拟行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术入院。入院查心脏彩超:左房前后径37.2mm。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未见左房血栓。行左房肺静脉CTA提示肺静脉直径17~26mm。

诊疗过程

  患者于年5月24日行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术中常规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及双侧股静脉,经左锁骨下静脉途径置入冠状窦电极,经左股静脉途径置入心室电极;右侧股静脉置入SL1长鞘,房间隔穿刺成功后,行双侧肺静脉造影,再保留导丝于左上肺静脉,置换15F可控长鞘,经可控长鞘置入Archieve标测导管及28mm冷冻消融球囊导管。依次冷冻消融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肺静脉,每根肺静脉有效冷冻2次,~s/次,消融最低温度达-53℃(图1)。消融时注意观察肺静脉电位延迟及脱落,确定达到肺静脉电隔离效果(图2)。依次复查四个肺静脉,未见肺静脉电位恢复。在消融右侧肺静脉时,将心室电极置入上腔静脉,行膈神经起搏刺激,监测并预防膈神经损伤。手术时间min,透视时间29min。患者无手术并发症,术后6个月随访未发现房颤复发。

讨论   心房颤动(房颤)作为最为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目前,利用射频能源进行房颤导管消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治疗房颤的重要手段。但其较长的学习曲线导致该技术在很长时间内仍将无法普及和推广,因此相对于中国近千万的房颤人群而言,单靠这一技术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同时,射频导管消融还存在安全性能稍显不足、疼痛发生率高、血栓形成几率大等缺陷。近几年来冷冻球囊消融术的出现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消融方法。采用冷冻能量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液态制冷剂(临床常用N2O)的吸热蒸发,带走组织的热量,使得消融部位温度降低,心肌细胞遭到破坏,阻止异常电信号的传递,形成肺静脉电隔离,从而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   与射频消融相比,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的优势有三点。1.这一技术更加易于医师操作,缩短学习曲线,降低了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门槛,使更多的房颤患者有机会接受导管消融治疗。2.在冷冻消融过程中,导管头端黏附于消融组织上,不易发生导管移位,提高了消融安全性。3.冷冻消融保留了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减少了血栓形成及肺静脉狭窄的风险。总之,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缩短学习曲线,在房颤患者的导管消融治疗中有着独到的优势。目前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这一技术已在我国数十个电生理中心开展。我科也在南京军区及福建省率先开展这一技术。本例患者经冷冻球囊消融治疗能够顺利达到全部肺静脉电隔离,无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随访无房颤复发。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出自《门诊》杂志年01月刊P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扫描下方,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白癜风要注意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xzfcdzz/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