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是“世界心脏日”。
房颤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而许多人并不知道,房颤最大的危害不在心脏,而是中风。
上海同济医院心内科徐亚伟主任提醒,房颤患者要想远离中风,必须做好三件事。
心脏没觉得不适,却突然中风了周先生怎么也想不到,63岁的父亲因中风造成半身瘫痪,而其原因竟是房颤惹的祸。
那天,父亲正在厨房做饭,突然‘咚’地一声栽倒在地上。周先生冲进厨房一看,发现父亲嘴角歪斜,说不出话,胳膊也不听使唤了。他赶紧拨打医院。送医院急救后,医生诊断为脑中风。
周先生回忆,去年底,父亲常常感觉心悸、头晕,心脏跳得时快时慢,到医院一检查,确诊为房颤。医生给开了药,叮嘱他要按时吃药。前些日子,父亲因为感觉身体没什么大碍,就不再服药了。可万万没想到,竟然会突发中风,落下了半身瘫痪。
明明是心脏问题,怎么会中风了呢?上海同济医院心内科徐亚伟主任告诉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周先生父亲的情况其实很常见。房颤最大的危害其实就是脑中风,与普通人相比,房颤患者的中风发生率要增加近5倍。
这是因为房颤发生时,心房有效的收缩功能消失,这导致心房内的血液淤积并可能产生血栓。血栓脱落后,会随着血液流动,停在哪里,就可能会造成相应部位血管的堵塞,如脑栓塞、肺栓塞、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在这些栓塞事件中,最常见的是脑栓塞,即脑卒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
和其他原因引起的中风相比,房颤导致的中风更可怕。有研究显示,房颤引发的中风30天内的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死亡率则高达50%;中风急性期致残率高达73%;中风后第一年累计复发率高达6.9%。
中风的可能有多少?先做个风险评估房颤引发的中风危害虽然大,但“突然倒下”的意外是可以避免的。徐亚伟主任说:“我们一直在强调房颤抗凝的重要性。房颤患者在治疗房颤的同时,若能做好三件事,与房颤相关的中风就会大幅减少。”
首先,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卒中风险测评。有些房颤病人存在心悸、乏力、心衰等症状,他们误以为服用药物控制好这些症状,也就预防了中风。事实上,房颤患者的中风与其危险因素有关,而与房颤症状无关。医院,如上海同济医院都设有专门的房颤门诊,房颤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评判个人的中风危险因素。
其次,选对正确的治疗方法。如果通过测评,结果显示有中风风险,就应该服用抗凝药来预防中风。目前,抗凝是国内外公认的预防房颤引发脑中风的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而现在有很多房颤患者仍在服用阿司匹林,殊不知阿司匹林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栓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对房颤导致的血栓效果有限。目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出现,已经能够为患者提供更简便的抗凝治疗。
最后,药物不能想停就停。抗凝药需要长期坚持服用,不能时断时续。即使没有感觉不适,不等于中风的风险就消失了,房颤患者一旦停止抗凝,中风就有可能随机“找茬”,乘虚而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本文编辑:许莺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图片编辑:苏唯编辑邮箱:shguancha
sina.复方木尼孜其颗粒用法急性白癜风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xzfcdzz/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