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房颤?与脑栓塞有什么关系?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时心脏跳动不正常,节律紊乱,造成血液淤滞,血流速度缓慢,致使在心房内形成附壁血栓,栓子脱落随着动脉流动可造成脑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以及急性四肢动脉栓塞等。据统计,房颤患者每年脑栓塞的发生率在7%以上,是无房颤者的5~17倍,老年人中有1/4的脑卒中的发生与房颤有关。
2、如何早期发现房颤?
有些房颤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或症状很轻微,仅有较轻的心慌、胸闷,往往会被患者和家属忽视。因此,定期体检非常重要,对于心电图发现有频发早搏、短阵房速患者,要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早发现房颤。另外,如果出现心慌、心悸、胸闷等症状,或自觉脉搏不齐,医院进行心电图等相关检查。
3、房颤患者如何预防脑栓塞?
抗凝药物的应用是房颤患者预防脑栓塞最关键的治疗,但实际生活中房颤患者真正做到正规抗凝的少之又少,其原因主要在于最重要的抗凝药物华法林应用的各种缺陷,如与多种药物及食物相互左右,起效慢、失效慢,需要定期抽血监测INR值,根据其值进行药物剂量调整等,近年来,多个新型抗凝药物获批上市,避免了华法林的一些短板,但也具有一些缺点,如半衰期短、时效快,价格昂贵等。现在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病人吃华法林以后,如果控制不错,可以继续服用,如果INR数值波动大,建议换用新型抗凝药。
4、是否所有房颤患者都需要抗凝治疗?
这需要专科医生的评估。目前一项权威的评分系统CHA2DS2VASC用来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如果0分,表示极低危,不需要抗凝,1分为中危,考虑口服抗凝治疗,大于等于2分为高危,强烈建议口服抗凝治疗。
5、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对于房颤患者预防脑栓塞是否有效呢?
尽管在过去,阿司匹林被推荐用于低至中度风险的房颤患者,但现在,单用阿司匹林对预防房颤相关卒中是无效的。
6、抗凝药物能否中断呢?
目前认为对于缺血高危患者(机械瓣、非瓣膜性房颤、房颤相关卒中高危患者),逐渐减少用药剂量后再停药,低危患者行低危手术时可能无需停药。
7、抗凝药物应用会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呢?
答案是肯定的,同样有一个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但其评分增高不应视为抗凝治疗的禁忌症,故医师会根据房颤患者抗凝治疗适应症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xzfcdzz/1413.html